10堂礼仪课让你的孩子更受欢迎 邵珊 张晓光
- 分类目录: 亲子/家教>素质教育
- ISBN Code: 9787512721210
- Availability: In Stock
- 图书语言: 中文
-
$19.99

书名:10堂礼仪课让你的孩子更受欢迎
ISBN:9787512721210
作者:邵珊 张晓光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05-25
页数:208
字数:200
开本:16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胶订
是否套装:否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资深儿童礼仪指导师邵珊、张晓光写给孩子也是写给家长的儿童礼仪通俗读物.
10堂礼仪课.八大礼仪主题.让孩子知礼懂礼守礼.时刻有风度、更自信!
你的孩子为什么要学礼仪?因为懂礼仪的孩子更受欢迎;懂礼仪有教养的孩子在未来会更有竞争力;从小学礼仪的孩子说话做事会更有分寸感.出言有尺.嬉闹有度;从小学习礼仪的孩子包容性更强.不会太偏执;从小学习礼仪的孩子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小接受过礼仪教育的孩子.青春期不会太出格.
【内容简介】
礼仪表面上来看是教人怎么站.怎么坐.怎么吃.怎么行.而骨子里却是培养孩子一种能站在他人立场上考虑问题的能力.有礼仪的人不会只顾自己的喜好.而是会为他人着想.给他人方便. 教孩子礼仪要从“心”开始.真正发自内心的礼仪.传递着生命之间的彼此尊重和欣赏.
本书从社交礼仪、餐桌礼仪、旅行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方面.讲解了如何把孩子培养得言行得体、知书达理.并对孩子常见的行为和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帮助在育儿路上迷茫的年轻家长找到办法.消除困惑.轻松、愉快地和孩子一起成长.
【作者简介】
邵珊.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专业.妈妈学堂创始人.儿童礼仪素养教育首创者.家庭教育专家.多家媒体的特邀嘉宾.已出版图书:《妈妈学堂:让我们的孩子高贵起来》《听邵珊老师讲合力养育》等.
张晓光.10岁女孩的母亲.北京妈咪思库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儿童礼仪系列课程的策划与研发者之一
【目录】
章 我们为什么要学礼仪
什么是儿童礼仪 / 003
你的孩子为什么要学礼仪 / 005
儿童礼仪应该几岁学?学什么 / 009
儿童礼仪与儿童心理的关系 / 011
儿童礼仪与儿童性格的关系 / 012
儿童礼仪与通识教育 / 014
家长如何教孩子懂礼仪 / 015
第二章 关注孩子的素质和教养
具有民族情怀 / 027
学会诚信 / 029
学会守规则 / 030
学会有敬畏之心 / 031
学会不让人难堪 / 032
学会欣赏别人 / 033
学会爱自己 / 034
学会主动道歉和原谅别人 / 035
学会乐于助人 / 036
学会尊重体力劳动者 / 037
第三章 培养孩子的社交礼仪
形象永远走在能力的前面 / 043
微笑和打招呼——简单却是遥远的礼仪 / 044
握手、拥抱的礼仪 / 046
介绍的礼仪 / 048
问路的礼仪 / 051
乘车的礼仪 / 051
去同学家做客的礼仪 / 052
邀请同学来家里做客的待客礼仪 / 056
信息沟通的礼仪 / 059
特殊场合的礼仪 / 063
礼仪用语 / 065
002
第四章 培养孩子的公共场所礼仪
观看演出的礼仪 / 069
乘坐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的礼仪 / 071
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礼仪 / 074
去书店、图书馆的礼仪 / 075
观看体育比赛的礼仪 / 075
几种有特殊礼仪要求的比赛 / 077
探望病人的礼仪 / 081
公共洗手间的礼仪 / 082
遛狗的礼仪 / 083
看电影的礼仪 / 084
逛商场的礼仪 / 085
第五章 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
中餐礼仪 / 089
西餐礼仪 / 094
自助餐礼仪 / 097
咖啡厅和茶馆的礼仪 / 098
冷餐会和鸡尾酒会礼仪 / 100
003
第六章 培养孩子的旅行礼仪
做好出行前的攻略 / 113
候机、候车的礼仪 / 113
乘坐交通工具的礼仪 / 116
住宿宾馆的礼仪 / 121
参观旅游景点的礼仪 / 123
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 / 124
参观野生动物园的礼仪 / 125
第七章 培养孩子的家庭礼仪
新时代的家规、家风 / 129
给孩子讲家族史 / 130
让孩子记住长辈的生日 / 131
记得定期去看望老人 / 132
营造家庭中的仪式化氛围 / 133
探望生病的家人 / 134
重要节日记心上 / 136
兄弟姐妹要互爱 / 137
家务事要共同承担 / 138
004
第八章 培养孩子的校园礼仪
校园礼仪需注意 / 151
参加冬令营、夏令营的礼仪 / 154
第九章 女生要懂的那些礼仪
要有好的形象 / 161
保持身心的干净 / 162
修炼大气的性格 / 164
懂得孝敬父母 / 165
养成读书的习惯 / 166
培养生活的情趣 / 168
学会温柔而坚定 / 169
女孩要学会爱自己 / 170
不以女孩而自娇.学会自立 / 172
做一个有眼界的女孩 / 173
孩子.你恋爱了吗 / 175
005
第十章 男生要懂的那些礼仪
如何教养男孩子 / 183
帮助孩子建立有社会担当的大格局 / 184
培养孩子守信用、有主见、负责任的品质 / 185
帮助孩子建立初的自信 / 186
告诉孩子有风度是另一种酷 / 187
培养孩子挣钱的能力和花钱的素养 / 189
告诉孩子说脏话不是男人的象征 / 190
教孩子有品位、不浪费.有涵养、不小气 / 191
把兴趣变成真正的热爱 / 192
告诉男孩懂得尊重女性 / 193
让孩子坚持一项体育运动 / 194
【免费在线读】
第 一 章
我们为什么要学礼仪
什么是儿童礼仪
每当我对家长说我教的是儿童礼仪时.家长都会瞪大眼睛问:“儿童也需要学礼仪吗?我只听说过公务礼仪、外事礼仪、服务礼仪等.从没有听说过儿童礼仪.”
继而我问:“您听说过‘家教’一词吧?”
“这个听说过.有的家里妈妈教了.孩子照着做了.我们就说这孩子真有家教;有的家里妈妈没教.孩子出门做得不好. 会被人说成没家教.”其中一个家长说.
“比如说?”我继续问道.
“比如.长辈给你盛饭.你要起身双手接过来.说‘谢谢’.”
“比如.女孩子坐着的时候要双腿并拢.” “还有.去别人家里不能坐床上.”
家长们七嘴八舌地说道.
是的.儿童礼仪其实就是我们过去说的“家教”.它有别于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这些成人的礼仪.儿童礼仪是教育、是养成.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003
成人礼仪更多教的是“术”. 是形式上的东西: 门怎么开.杯子怎么拿.怎么握手.怎么介绍.而儿童礼仪更多教的是“道”.是内在的东西:品行、素养.以及形成这些礼仪背后的道理和原因.比如. 尊老、谦卑、诚信、讲规则.它更是一些美德的养成.
说到这里.我们要提到“礼仪的精髓”.
好的礼仪一定是让自己和对方都感到轻松与愉悦.因为尊重对方而让自己的行为做到得体.就算在对方失礼的情形下也不让对方感到尴尬.才是真正的教养.
下面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经典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英国王室在伦敦为印度当地的居民首领举办了一场宴会.宴会进行得很顺利.当后一道餐点结束时. 侍者为每个人端来一盘洗手水.精巧的银盘装着清澈的凉水.印度客人不由分说.端起盘子把水“咕咚咕咚”全喝光了.一旁作陪的贵族们个个目瞪口呆.宴会主人是当时还是王子的温莎公爵.只见他依旧谈笑风生.徐徐地将面前的“洗手水”一饮而尽.这时坐在一旁的众人也纷纷把面前的“洗手水”喝光.一场即将引发的难堪与尴尬就这样化解于无形之中.
有涵养的人懂得体谅他人的窘境.有智慧的人善于化解别人的尴尬.
礼仪从表面上看是教人怎么站、怎么坐、怎么吃、怎么行. 而骨子里却是培养一个人能站在他人立场考虑问题的能力.懂礼仪的人不会只顾自己的喜好. 而是会为他人着想.给他人方便.
礼仪是让人用感恩的心和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从而收获更多的友谊和幸福感.
礼仪表面上看是让孩子不那么随心所欲.有一定的约束. 实则是对他人内心的尊重.不给别人添麻烦.不打扰别人.
总之.礼仪不是让人觉得面子光鲜.只为了给人留个好印象.或是为了把事情做成而拉近关系.礼仪的精髓是尊重他人、关怀他人而做到自己行为举止的得体.
你的孩子为什么要学礼仪
有一次.我问一位妈妈为什么让孩子学礼仪.她说她不希望自己孩子长大后成为异类.这话有道理.但不全面.我总结了一下学礼仪对孩子的八大好处.
005
.懂礼仪的孩子更受欢迎
懂礼仪的孩子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而一个被众人接纳程度高的孩子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更自信.这不仅有利于他今后学业、事业的发展.也会大大提高孩子的幸福感.比如.见到老师会鞠躬.上台表演落落大方.平日里又不失幽默和机灵.重要的是他们会体恤那些比他们小的、需要帮助的同学.在付出的同时他们同样会收获尊重和欣赏.而那些经常抢别人东西的.收到礼物会直接问多少钱的.看到不如自己的同伴就会嘲讽、挖苦的孩子.都是不受欢迎的.
第二.懂礼仪有教养的孩子在未来会更有竞争力
未来考察一个孩子的标准一定是他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他的技能.我曾经在一档电视节目的录制现场.看到一位能力非常强的小选手落选.原因就是他在团体比赛中.没有团队精神.总想突出自己.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和团队的利益. 后被淘汰出局.好的教养在不经意中会成为孩子强有力的竞争力.
第三.学过礼仪的孩子不怯场
你不知道你的孩子以后会遇到什么样的机会和场合.学过
006
礼仪的孩子在关键时刻知道该怎么做.不怯场.我的礼仪班有一个小学员.她后来有幸作为中国少年儿童代表之一去钓鱼台国宾馆陪同各国首脑夫人吃饭.宴会结束后.她兴奋地对妈妈说:“幸亏我之前学习了用餐礼仪.今天我做得特别好.一点儿也没有给国家丢脸.”
第四.从小学礼仪的孩子说话做事更有分寸感. 出言有尺.嬉闹有度
学过礼仪的孩子去人家做客时不会说“阿姨.你家房子好小”“叔叔.你长得真丑”“奶奶.你做的饭真难吃”等话语.一个有教养的孩子一定会有恰到好处的分寸感.不会出言不逊.让人难堪.
第五.从小学习礼仪的孩子更善良
即使本性没有那么随和的孩子也会在不断地学习、教化中懂得体谅他人.不会太恶.善良的人福虽不至.祸已远离.善良就像一场轮回.生命中你所付出的善意和爱.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第六.从小学习礼仪的孩子包容性更强.不会太偏执
很多人害怕和学过礼仪的人在一起.会觉得不自在.原因
007
是有些人做得好了、有礼了.他就会挑理.挑你做得不好的地方.真正学好礼仪的孩子不会这样.因为礼仪的精髓是尊重.另外.学习了国际礼仪.孩子会更有格局、更有见识.所谓具备大格局的人.是因为看到过世界之大、世界之不同.所以才更能接纳差异.当生活中出现不同时.不会马上认为别人是不对的.而是会认为可能是自己的阅历、见识、认知范围还没涉猎.自己可以再了解一下.重新思考一下.往往认知层次越低的人越偏执.
第七.从小学习礼仪的孩子会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修养的好坏不光体现在他高兴的时候.更体现在他生气的时候.这个除了天生的性格外.还有后天的训练.孩子应该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合理地表达情绪.沟通中的很多问题.90% 来自情绪.在我们榆林的礼仪夏令营中.有个男生代表来和我谈判.要求给男生换窑洞.他不急不恼.有理有利有节地表达了他们的需求.终替男生赢得了属于他们的权益.
第八.从小接受过礼仪教育的孩子.青春期不会太出格
因为礼仪要求比一般的生活要求高一些.起点高的孩子即使在特殊阶段叛逆也不会太出格.因为他心里的底线比较高.
008
即便青春期叛逆.叛逆期过后.他依旧会回归风度翩翩、儒雅谦逊的状态.因为小时候学的东西会长在骨子里.
儿童礼仪应该几岁学?学什么
很多家长问我孩子几岁学礼仪合适.有的家长说:“孩子三岁我就教他礼仪.因为有句老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我要从小给他立规矩.”他说得一点儿没错.但是教儿童礼仪要注意方式方法.
孩子太小的时候.你让他“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是不太符合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的.首先他的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还没有完全发育好.他根本坐不住.
我们礼仪班有的家长非要把 5 岁的孩子送进来.结果孩子每 15 分钟就会问:“老师. 怎么还不下课?” 有的孩子干脆坐着坐着就起身满教室瞎溜达.他的大脑神经中枢不能控制他的行为.连坐都坐不住的孩子谈何坐姿?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要拔苗助长.
另外.即使是比较乖的、坐得住的孩子也不建议很小来礼仪班学习.因为孩子在 0 ~ 6 岁这个阶段.需要有一个灵动的
009
身体.需要跟外界各种事物多接触.因此.这段时间“皮”一点儿、淘气一点儿是好的.十个手指接触的东西越多.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才越健全.孩子才会越聪明.但并不是说这个阶段孩子就不用学礼仪了.而是这个阶段的礼仪学习是通过父母的榜样来习得的.就是你不必刻意地教孩子什么.而是你自己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出门和邻居打招呼.看见老人帮助老人扶一下门.开车带孩子去幼儿园不随意鸣笛.不往窗外扔东西.你所做的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很多时候.只要父母做好了.孩子以后不必教.他自然就会这么做.他会自然习得他所看到的东西.
6 岁以后孩子上学了.他的神经系统发育完善.可以坐半小时以上了.这时我们教坐姿、站姿、走姿才是合适的时候.另外.五六岁时孩子的道德和规则意识也开始建立.我们可以给他灌输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了.
那么.儿童礼仪学什么呢?首先是形.然后是术.后是道.
形——好的站姿、坐姿、走姿.好的气质首先源于好的形体.术——具体的方式方法.比如.筷子怎么拿.门怎么开.
祝福话怎么说.等等.
道——礼仪的精髓.儿童礼仪不光要让孩子学“术”.还要教孩子学“道”.那就是礼仪的精髓——如何站在他人的角度考
010
虑问题.并因为尊重他人而做到自己行为、举止得体.礼仪学习的是一种关系.一种看世界的角度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儿童礼仪与儿童心理的关系
我刚开始办礼仪班的时候.很多家长会把有行为偏差的孩子送来.他们说:“老师.这些坏习惯.我们做家长的怎么让他改他都改不掉.没办法.只好送到您这里来了.”
班里有一个 8 岁的男孩.不停地吃手.而且是 4 个手指头一起吃.我几次帮他从口中拿出来.孩子也很无奈地说:“老师.我实在控制不住.”下课后我和他的父母说:“上礼仪班.是改不掉他吃手的毛病的.因为这个毛病是孩子在 0—1 岁时的口腔敏感期没有发育好.0—1 岁这个时候孩子是用口腔来感知这个世界的.孩子会不停地吃手.如果你不让吃.那么他的口腔敏感期就会固着.一直停在那里.现在 8 岁了还在吃.这时候我们可能就要用一些特殊的方式来纠正.这不是礼仪班的教学内容.”
还有的孩子不和人打招呼.并不是他不知道要和老师打招呼.不懂礼貌.而是他没有这个能力.这个能力或许和他的性
011
格和语言表达都有关系.
还有的孩子一刻都坐不住.这不属于坐姿不好的问题.而是多动.或者属于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他们不应该来礼仪班. 而应该去感觉统合训练营.
还有的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有暴力倾向.总打人.这是孩子的安全感和家庭教养方式出了问题.光靠礼仪教育是不够的.
礼仪班里的孩子.有些问题属于礼貌问题.有些问题属于行为偏差问题.那是心理问题.孩子的偏差行为背后是有心理动因的.我们只有找出形成这些偏差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以及形成这些心理动因背后的家庭教养环境及教养模式.改变它们.才可能彻底改掉孩子身上的毛病.如果一味纠正行为.效果甚微.
儿童礼仪与儿童性格的关系
在儿童礼仪方面.家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说话直接、粗鲁、没有礼貌.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简直就是一个“人来疯”.有的家长嫌自己的孩子不说
012
话、不叫人.有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总让着别人会受委屈. 其实这些看似礼仪上的表现都和他们的性格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按色彩分类.孩子的性格大致分黄、红、绿、蓝四
种颜色.
黄色性格的孩子大胆、自信.有很强的掌控欲.他们很上进.但在礼仪上会有很多不足.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考虑他人感受.并且说话直接、鲁莽.常常会伤到别人.
针对黄色性格的孩子.家长带孩子出门的时候要给他立规矩.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要直接告诉他.要常常告诫他们心中要有他人.
红色性格的孩子热情、开朗、风趣、幽默.他们能言善辩. 是人群里的“开心果”.但是很多时候他们没有边界感.见了客人会“人来疯”.做事也不太靠谱.
针对红色性格的孩子.家长带其出门的时候要让他们先表演.因为他们有极强的表现欲.展示完了.他们就安静了.并且要告诉孩子你的随意恰恰是别人介意的地方.要学会尊重别人.借了别人的东西一定要记得还.
绿色性格的孩子温暖、平和.富有团队精神.他们是在礼仪方面表现好的一类孩子.总是会本能地替他人着想.但他们容易委屈自己并且喜欢随波逐流.
针对绿色性格的孩子.家长要告诉他们.在尊重别人的同
013
时也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并且学会拒绝.
蓝色性格的孩子遵守规则、做事认真.是完美主义者.他们喜欢独处.与人交往不主动、不热情.不太喜欢社交.有时带他们出门他们也不愿意和大家打招呼.
针对蓝色性格的孩子.告诉他们礼貌的底线是与人打招呼. 但不勉强他们做他们做不到的事情.比如当众表演才艺.否则下次他们会不愿意和你出门.
儿童礼仪与通识教育
我们不光要教孩子礼仪.还要教孩子形成这些礼仪背后的东西.这就是通识教育.因为很多无礼缘于无知.看得懂名画的人会比看不懂名画的人更在意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的礼仪.
通识教育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全面.也更有幸福感.试想. 听一场交响乐.听得懂的人和听不懂的人.哪一个更享受?几十年前很多人都是音盲.好不容易有机会听一场音乐会.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现在许多孩子从小会学习一种乐器.周末父母也会经常带他们去听音乐会.很多孩子在音乐会上听得非常投入.有的甚至哪里有个错音都能听出来.这种酣畅淋漓的感
014
觉大大提升了孩子们的幸福感.
通识教育不需要精.只需要博.精可以让一个人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能手.而博只是让一个普通人变得更有素养、更有情趣、更有欣赏力.
当一个孩子建立了跨界的思维模式.他的学习能力也会变得立体.因为很多知识都是相互连接的.认知越广的孩子越容易触类旁通.
通识教育的终目的是让孩子因为礼仪学习而更加了解音乐、美术、体育、历史、社会.从而真正体会到生命以及成长的过程是如此的精彩和美好.而不只是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的欢愉!通识教育是一个漫长的、不断输入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或许会伴随孩子一生.
家长如何教孩子懂礼仪
用家长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
我们常常会看到现在的孩子身上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在公共场所跑来跑去.大声喊叫;回家件事就是喊“我饿了.
015
我饿了”.却忘记和长辈、父母打招呼;去同学家做客.进门就说“你家好小哦.连钢琴都没有”;坐在私家车里.不停地向车窗外扔垃圾;吃饭时爱吃的菜夹个没完.或者干脆端到自己跟前.完全不顾别人吃不吃.
其实这和他们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关系.很少看到修养很好的大人带出来的孩子很粗鲁.你出门时会给后面的人扶一下门.以后你的孩子也会这样;长辈给你盛饭时.你会站起身双手接过并说“谢谢”.以后你的孩子也会这样;倒垃圾时你会不怕麻烦地挨个分类.以后你的孩子也会这样.
有时我们会觉得孩子对老人说话没大没小.那是因为我们和父母说话时常常不耐烦、不爱听.我们都不尊重他们.孩子看在眼里.怎么会尊重他们呢?因此.礼仪的教育是家庭浸润式教育.有时父母即使没有刻意去教.孩子也会做得很好.
让孩子在故事、绘本中学礼仪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世界是在对话中产生的.孩子是在故事中长大的.”对小一点儿的孩子来说.道理理解起来会感到晦涩.不能完全理解.但故事有情节、有笑点.孩子会在愉悦和期待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某些道理.
016
正向引导.把“不”改成“要”
我们有时会大声地呵斥孩子.吃饭不要吧唧嘴.说话不要没大没小.不要乱发脾气.不要总和人家攀比.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其实孩子就像杯子里的水.很多时候家长是在不停地倒掉杯子里的脏水.而礼仪的学习是倡导不断地给孩子注入新鲜的活水.与其每天批评他不该做什么.不如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孩子该做什么.强化你想给他的.弱化你不想让他拥有的.与其天天对他说“不要驼背”.不如让他每天练习 3 分钟九点站立;与其天天和他嚷嚷.不如和他好好说话.让他知道什么叫和颜悦色.
孩子就是这样.你越强化什么.他越学习什么.
在生活中创造仪式感
如果问很多女性.你印象深的事情是什么?她们大多回答是婚礼.因为那天有个隆重的、非同寻常的仪式.有仪式的日子总会让人难以忘怀.因为它有别于平常的时刻.多一些仪式感会让生活更有意义和趣味.会让那个重要时刻的前一刻充满期待. 后一刻充满回味.
有时.我们吐槽直男恋爱时情商太低.不懂浪漫.那是因
017
为小时候看见的惊喜太少.经历的仪式太少.爱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更多源于家庭的传承.
因此.给每个家庭成员举办生日会.每个时令节气大家都吃该吃的食物.每年春节全家去照一张全家福.满满的仪式感会让孩子的幸福感直线上升.
儿童礼仪教育中重要的是家庭礼仪教育
在上家庭礼仪课时.我问一个同学:“你们平时去看望爷爷奶奶吗?我们要不要尊重爷爷奶奶呢?”一个同学张嘴就说:
“我爷爷又老、又丑、又笨.连手机都不会玩.我为什么要尊重他?”我顿时瞠目结舌.
对长辈的尊重要从对长辈的了解开始.给孩子讲家族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了解社会、历史.在家族中获取力量和学会敬畏.家长可以教孩子写家谱、看老照片、聊家族史.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传承、人性的温暖以及感恩后的回馈.
20 条礼仪让你的孩子在举手投足间展现良好的教养
■ 请安、问候
早上起床要对父母说:“爸爸妈妈早上好!”睡前要对爸爸妈妈说:“晚安.”放学回家要说:“妈妈.我回来了.”出门时
018
要说:“妈妈.我去 ×× 家.一会儿就回来.”见到老师和同学要问候.饭店里的店员、服务员对你说“你好!”.一定要回答人家“你好!”.给家人请安.向外人问好.是起码的礼貌.
■ 和别人说话要有称呼
无论是说话还是发微信都要称呼别人.不能直接说:“你在哪儿?”礼仪班里有一个小朋友每次和老师说话时.都敲着桌子说:“哎哎.我要发言.”没有称呼直接说话会显得非常没有教养.
■ 表达谢意
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眼睛看着人家.说“谢谢”;别人给你倒水时.说“谢谢”的同时要用手扶一下杯子;如果别人给予你非常大的帮助.要鞠躬表示感谢;要把感谢表达出来.父亲节、母亲节要对父母表示感谢;毕业了.要对老师行谢师礼.
■ 劳烦别人时要说“不好意思.麻烦您!”
问路时.让别人起身时.向别人借东西时.叫服务员时. 都要在前面加一句敬语.比如“不好意思.麻烦您问一下”.
■ 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伤害时要说“对不起”
走路不小心碰到别人时.约会迟到时.自己把事情做砸时. 给别人带来伤害时.要对别人真诚地说“对不起”.并鞠躬表示道歉.
019
■ 不说脏话、不爆粗口
任何时候不说脏话.不爆粗口.不做不雅的动作.尤其是男孩.你骂别人时好像自己痛快了.其实无形中暴露了自己没有教养.说脏话会成为一种习惯.少年时养成这种习惯不好改. 说脏话不是“酷”的表现.
■ 排队
人多的地方要排队.排队要从队尾排.不可以从中间插队.
■ 扶门
进门、出门时.看到后面还有人.给后面的人扶一下门.
■ 文明照相
别人照相时.不要从镜头前穿过.等别人照完后再走;不踩踏在建筑物或雕塑上照相.
■ 不制造噪声、不大声喧哗
在飞机、高铁上看动画片.不要把声音开得很大.那样会吵到别人.把声音放小.或者干脆戴上耳机;聊天时小声说话. 两个人可以听到就好.小声说话是一种教养.
■ 不弄脏公物
在飞机、高铁、出租车上不蹬前面的座椅.不把干净的座椅踩脏.
020
■ 使用礼貌手势
不用食指指别人——不友好.不用大拇指向后指——匪气. 不做兰花指——轻佻.
■ 双手递、接物品
别人给你递东西的时候要双手接.你给别人递东西的时候也要双手递.递刀或剪刀时.要把刀背和剪刀把儿冲着别人.
■ 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要保持安静
参观博物馆、美术馆不可以四处奔跑.大声吵闹;不可以触碰展品.
■ 不迟到
和别人约会或参加任何活动不迟到、不早退.迟到是在浪费别人的生命.如果突发意外情况或者堵车.一定要提前告诉人家.
■ 不对服务员大声吼叫
尊重服务员的劳动.有需求时礼貌提出.不对服务员大声吼叫.
■ 用餐时敬让长辈
入座时.让长辈坐主座;吃饭时.长辈动筷.晚辈才可以动筷;和长辈碰杯的时候.杯口要在长辈杯口的下方.
021
■ 帮助他人
别人有困难时.应上前询问.能帮忙的及时帮忙.不要很冷漠地站在一边.
■ 礼貌做客
去人家做客要叫人、要带礼物.不经主人允许不可以乱动别人的东西.离开时要感谢叔叔阿姨的热情款待.
■ 热情待客
有同学来家里玩要热情并且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的感受.
孩子礼仪学习的三部曲
有的家长反馈说:“孩子课上学会的礼仪.在家坚持了三天.然后又打回原形了怎么办?”我告诉他不要着急.学习礼仪有三个阶段.
个阶段是知道与不知道.我曾经问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你为什么要学礼仪呀?”他回答:“我不想因为无知而让别人觉得我无礼.”有些礼数你不说.孩子不知道.比如.吃饭不能吧唧嘴.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上.男生不能打女生.女生坐着的时候要把双腿并上.你告诉他.他就知道了.
第二个阶段是需要的时候能“装”一下.有的家长说孩子学完礼仪后特别会装.觉得不是他的本性流露.那我告诉你.
022
装是因为他心里有.他才装得出来;如果心里没有.什么都不知道.想装都装不出来.
第三个阶段就是装成了习惯.一开始孩子会在老师或者他认为重要的人面前表现得很有礼貌.但时间长了.他装习惯了. 平日里他也会这么彬彬有礼地说话.因为做多了变成了习惯.
总之.我认为儿童礼仪要符合时代背景、中国特色.要找到当下中国教育中痛的点.给予弥补.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那么.这个痛点是什么呢?就是太注重孩子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了素质教育和对生活意义的认识.
孩子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生活.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对这个世界有悲悯之心.如何在遇到困难甚至灾难时有良好的应对机制.如何成为一个不给社会添麻烦的有为少年.
学习礼仪固然很重要.但我们更需要有个性、有天赋、有生命力的鲜活的孩子.而不是被规矩所束缚的、只记得规条的孩子.礼仪学习更重要的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分寸感和进退感.知道什么场合做什么事.知道做任何事之前要想一下他人的感受.教育终的目的是激发出孩子美好的一面.并养成一种尊重别人的习惯和努力赢得别人尊重的能力.
023